首頁 - 中國婦女出版社
http://www.hbzgjixie.cn/index.php
2025-05-09T19:39:30+08:00
Joomla! -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習近平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
2025-04-30T18:33:40+08:00
2025-04-30T18:33:40+08:00
http://www.hbzgjixie.cn/index.php/party/tou-tiao-yao-wen/xi-jin-ping-zhu-chi-zhao-kai-bu-fen-sheng-qu-shi-shi-wu-wu-shi-qi-jing-ji-she-hui-fa-zhan-zuo-tan-hui
張默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h3 data-mpa-powered-by="yiban.io"><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習近平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適應形勢變化 把握戰略重點</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李強蔡奇出席</strong></span></h3>
<p>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在加緊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p>
<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出席座談會。</p>
<p>座談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浙江省委書記王浩、湖北省委書記王忠林、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先后發言,結合工作實際,就“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p>
<p>聽取大家發言后,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階段性要求,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緊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合理確定目標任務、提出思路舉措。對各方面的目標任務,要深入分析論證,確保科學精準、能夠如期實現。要統籌謀劃,抓住關鍵性、決定性因素,把握好節奏和進度,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p>
<p>習近平指出,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通盤考慮內外部風險挑戰,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p>
<p>習近平強調,“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堅持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并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p>
<p>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動共同富裕。要深入研究優化區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穩步增加城鄉群眾收入。要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強的民生政策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涉及老百姓的事情關鍵在實,各項政策舉措要實實在在、富有實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p>
<p>習近平強調,各地區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在全國大局中精準定位,加強規劃銜接。要深入調查研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在確定發展思路和戰略舉措時注重體現自身特色、發揮比較優勢。</p>
<p>何立峰、吳政隆出席座談會,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省區市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會。</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h3 data-mpa-powered-by="yiban.io"><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習近平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適應形勢變化 把握戰略重點</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李強蔡奇出席</strong></span></h3>
<p>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在加緊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p>
<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出席座談會。</p>
<p>座談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浙江省委書記王浩、湖北省委書記王忠林、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先后發言,結合工作實際,就“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p>
<p>聽取大家發言后,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階段性要求,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緊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合理確定目標任務、提出思路舉措。對各方面的目標任務,要深入分析論證,確保科學精準、能夠如期實現。要統籌謀劃,抓住關鍵性、決定性因素,把握好節奏和進度,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p>
<p>習近平指出,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通盤考慮內外部風險挑戰,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p>
<p>習近平強調,“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堅持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并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p>
<p>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動共同富裕。要深入研究優化區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穩步增加城鄉群眾收入。要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強的民生政策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涉及老百姓的事情關鍵在實,各項政策舉措要實實在在、富有實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p>
<p>習近平強調,各地區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在全國大局中精準定位,加強規劃銜接。要深入調查研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在確定發展思路和戰略舉措時注重體現自身特色、發揮比較優勢。</p>
<p>何立峰、吳政隆出席座談會,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省區市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會。</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2025-04-30T18:29:02+08:00
2025-04-30T18:29:02+08:00
http://www.hbzgjixie.cn/index.php/party/tou-tiao-yao-wen/qiu-shi-za-zhi-fa-biao-xi-jin-ping-zong-shu-ji-zhong-yao-wen-zhang-ji-li-xin-shi-dai-qing-nian-zai-zhong-guo-shi-xian-dai-hua-jian-she-zhong-ting-ying-dan-dang
張默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p>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p>
<p>文章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團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團工作的方向任務更加明確,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鮮明,團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在廣大青年群體中的形象煥然一新。共青團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重大任務,組織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參與、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勇氣和擔當。黨中央對共青團和廣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p>
<p>文章指出,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要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為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共青團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要最廣泛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p>
<p>文章指出,要著力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共青團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政治學校,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屬性。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斷為黨輸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鮮血液。要引導團員和青年認真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p>
<p>文章指出,要充分激發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共青團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p>
<p>文章指出,要全面加強共青團和團干部隊伍建設。要縱深推進團的改革,全面從嚴管團治團,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堅持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提升青年群眾工作能力,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全團抓基層的整體合力。團干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做青年工作,要不斷提升政治能力、理論素養、群眾工作本領,心無旁騖干好本職工作,用實打實的業績贏得黨的信任、贏得社會尊重、贏得青年口碑。</p>
<p>文章指出,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黨管青年工作原則,建立和完善在黨的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青年發展事業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團創造性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傾注熱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p>
<p>文章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團中央傳承弘揚優良傳統,堅持改革創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p>
<section></section>
<section>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ba372a;"><strong>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strong><strong>※</strong></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習近平</p>
<p>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頑強拼搏,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青年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團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團工作的方向任務更加明確,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鮮明,團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在廣大青年群體中的形象煥然一新。過去5年,共青團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務,組織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參與、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勇氣和擔當。黨中央對共青團和廣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p>
<p>關于今后一個時期共青團的工作,黨的二十大作出了部署,我在不同場合也提出了不少要求。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要抓好落實,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下面,我強調幾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1.jpg" width="800" height="581"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ced4d9;">2022年5月10日,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span></p>
<p><strong>第一,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strong>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為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把住方向,奮發有為。</p>
</section>
<p>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要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廣大青年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繼續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共青團要把牢新時代青年工作的主題,最廣泛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p>
<p><strong>第二,要著力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strong>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種樹看樹根,育人看三觀。理想信念樹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穩,健康成長。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一生的奮斗奠定基石。</p>
<p>共青團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政治學校,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屬性。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斷為黨輸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鮮血液。要抓好面向廣大團員和青年的主題教育,引導團員和青年認真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2.jpg" width="800" height="592"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ced4d9;">2024年6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青海考察。這是18日下午,習近平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同師生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span></p>
<p><strong>第三,要充分激發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strong>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共青團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展現青春的朝氣銳氣。</p>
<p><strong>第四,要全面加強共青團和團干部隊伍建設。</strong>要順應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刀刃向內,縱深推進團的改革,全面從嚴管團治團,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要堅持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把組織的根基深扎最廣大普通青年之中,突出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把各族各界青年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要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及時在各種新領域、新組織、新群體中建立團的組織。要提升青年群眾工作能力,注重采用社會化、群眾化的方式開展工作。要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全團抓基層的整體合力,切實幫助基層解決難題,真正讓基層強起來。</p>
<p>團干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做青年工作。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為青年計、少為自己謀。要倍加珍惜為黨做青年工作的寶貴機會,不斷提升政治能力、理論素養、群眾工作本領,心無旁騖干好本職工作,用實打實的業績贏得黨的信任、贏得社會尊重、贏得青年口碑。</p>
<p>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黨管青年工作原則,深入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特點,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定期聽取團的匯報,經常研究解決團的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和完善在黨的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青年發展事業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團創造性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傾注熱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p>
<p>黨和國家事業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新時代新征程,希望共青團中央深入貫徹黨中央要求,傳承弘揚優良傳統,堅持改革創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p>
<p>※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6月26日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講話的主要部分。</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求是》2025/09</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p>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p>
<p>文章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團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團工作的方向任務更加明確,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鮮明,團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在廣大青年群體中的形象煥然一新。共青團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重大任務,組織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參與、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勇氣和擔當。黨中央對共青團和廣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p>
<p>文章指出,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要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為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共青團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要最廣泛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p>
<p>文章指出,要著力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共青團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政治學校,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屬性。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斷為黨輸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鮮血液。要引導團員和青年認真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p>
<p>文章指出,要充分激發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共青團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p>
<p>文章指出,要全面加強共青團和團干部隊伍建設。要縱深推進團的改革,全面從嚴管團治團,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堅持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提升青年群眾工作能力,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全團抓基層的整體合力。團干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做青年工作,要不斷提升政治能力、理論素養、群眾工作本領,心無旁騖干好本職工作,用實打實的業績贏得黨的信任、贏得社會尊重、贏得青年口碑。</p>
<p>文章指出,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黨管青年工作原則,建立和完善在黨的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青年發展事業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團創造性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傾注熱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p>
<p>文章強調,黨和國家事業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團中央傳承弘揚優良傳統,堅持改革創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p>
<section></section>
<section>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ba372a;"><strong>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strong><strong>※</strong></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習近平</p>
<p>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頑強拼搏,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青年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黨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團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團工作的方向任務更加明確,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加鮮明,團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更加積極健康向上,在廣大青年群體中的形象煥然一新。過去5年,共青團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務,組織廣大團員和青年積極參與、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勇氣和擔當。黨中央對共青團和廣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p>
<p>關于今后一個時期共青團的工作,黨的二十大作出了部署,我在不同場合也提出了不少要求。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要抓好落實,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下面,我強調幾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1.jpg" width="800" height="581"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ced4d9;">2022年5月10日,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span></p>
<p><strong>第一,要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strong>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為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這是100多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把住方向,奮發有為。</p>
</section>
<p>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要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包括廣大青年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繼續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共青團要把牢新時代青年工作的主題,最廣泛地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激勵廣大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強國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勇當先鋒隊、突擊隊。</p>
<p><strong>第二,要著力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strong>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中國青年才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種樹看樹根,育人看三觀。理想信念樹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穩,健康成長。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一生的奮斗奠定基石。</p>
<p>共青團是促進青年健康成長的政治學校,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屬性。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斷為黨輸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鮮血液。要抓好面向廣大團員和青年的主題教育,引導團員和青年認真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掌握這一科學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于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提高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領悟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2.jpg" width="800" height="592"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6%BF%80%E5%8A%B1%E6%96%B0%E6%97%B6%E4%BB%A3%E9%9D%92%E5%B9%B4%E5%9C%A8%E4%B8%AD%E5%9B%BD%E5%BC%8F%E7%8E%B0%E4%BB%A3%E5%8C%96%E5%BB%BA%E8%AE%BE%E4%B8%AD%E6%8C%BA%E8%86%BA%E6%8B%85%E5%BD%93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ced4d9;">2024年6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青海考察。這是18日下午,習近平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時,同師生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span></p>
<p><strong>第三,要充分激發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strong>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共青團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展現青春的朝氣銳氣。</p>
<p><strong>第四,要全面加強共青團和團干部隊伍建設。</strong>要順應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刀刃向內,縱深推進團的改革,全面從嚴管團治團,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要堅持夯實基層的鮮明導向,把組織的根基深扎最廣大普通青年之中,突出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把各族各界青年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要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及時在各種新領域、新組織、新群體中建立團的組織。要提升青年群眾工作能力,注重采用社會化、群眾化的方式開展工作。要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全團抓基層的整體合力,切實幫助基層解決難題,真正讓基層強起來。</p>
<p>團干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做青年工作。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為青年計、少為自己謀。要倍加珍惜為黨做青年工作的寶貴機會,不斷提升政治能力、理論素養、群眾工作本領,心無旁騖干好本職工作,用實打實的業績贏得黨的信任、贏得社會尊重、贏得青年口碑。</p>
<p>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黨管青年工作原則,深入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特點,落實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加強對共青團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定期聽取團的匯報,經常研究解決團的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和完善在黨的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青年發展事業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團創造性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傾注熱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p>
<p>黨和國家事業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新時代新征程,希望共青團中央深入貫徹黨中央要求,傳承弘揚優良傳統,堅持改革創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接續奮斗。</p>
<p>※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6月26日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講話的主要部分。</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求是》2025/09</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2025-04-29T16:29:32+08:00
2025-04-29T16:29:32+08:00
http://www.hbzgjixie.cn/index.php/party/tou-tiao-yao-wen/xi-jin-ping-zai-shang-hai-kao-cha-shi-qiang-diao-jia-kuai-jian-cheng-ju-you-quan-qiu-ying-xiang-li-de-ke-ji-chuang-xin-gao-de
張默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蔡奇陪同考察</strong></span></h3>
<p>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p>
<p>29日上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和市長龔正陪同下,來到位于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p>
<p>“模速空間”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臺,已入駐企業100余家。習近平來到這里,通過視頻短片了解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察看重點孵化企業的大模型產品展示,聽取相關技術研發和企業生產經營介紹。習近平對上海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實效給予肯定。他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上海要總結好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人工智能產業等成功經驗,加大探索力度,力爭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產生示范效應。</p>
<p>在“模速空間”3層,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正在舉行。習近平高興地參與進來,同現場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大家紛紛向總書記匯報所在團隊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的收獲體會。習近平對大家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寄希望于年輕人。大家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斗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臺上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p>
<p>隨后,習近平走進人工智能產品體驗店。柜臺上,智能眼鏡、智能兒童玩具、智能樂器等創新產品琳瑯滿目,習近平詳細了解產品功能和市場行情,還饒有興致地戴上智能眼鏡親身體驗。他表示,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p>
<p>離開時,創新生態社區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員工高聲向總書記問好,歡迎總書記再來。習近平頻頻向大家揮手致意,祝大家五一勞動節快樂,勉勵大家不斷干出新業績、作出新貢獻。</p>
<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考察。</p>
<p>何立峰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strong></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3598db;"><strong>蔡奇陪同考察</strong></span></h3>
<p>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9日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p>
<p>29日上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和市長龔正陪同下,來到位于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p>
<p>“模速空間”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臺,已入駐企業100余家。習近平來到這里,通過視頻短片了解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察看重點孵化企業的大模型產品展示,聽取相關技術研發和企業生產經營介紹。習近平對上海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實效給予肯定。他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上海要總結好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人工智能產業等成功經驗,加大探索力度,力爭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產生示范效應。</p>
<p>在“模速空間”3層,一場以“下一代智能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正在舉行。習近平高興地參與進來,同現場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大家紛紛向總書記匯報所在團隊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的收獲體會。習近平對大家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寄希望于年輕人。大家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斗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臺上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p>
<p>隨后,習近平走進人工智能產品體驗店。柜臺上,智能眼鏡、智能兒童玩具、智能樂器等創新產品琳瑯滿目,習近平詳細了解產品功能和市場行情,還饒有興致地戴上智能眼鏡親身體驗。他表示,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p>
<p>離開時,創新生態社區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員工高聲向總書記問好,歡迎總書記再來。習近平頻頻向大家揮手致意,祝大家五一勞動節快樂,勉勵大家不斷干出新業績、作出新貢獻。</p>
<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陪同考察。</p>
<p>何立峰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2025-04-16T16:01:36+08:00
2025-04-16T16:01:36+08:00
http://www.hbzgjixie.cn/index.php/party/tou-tiao-yao-wen/qiu-shi-za-zhi-fa-biao-xi-jin-ping-zong-shu-ji-zhong-yao-wen-zhang-jia-kuai-jian-she-wen-hua-qiang-guo
張默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p>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p>
<p>文章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p>
<p>文章指出,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p>
<p>文章從5個方面對加快建設文化強國作出部署。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實到位,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p>
<p>第二,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p>
<p>第三,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要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把育人才、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p>
<p>第四,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p>
<p>第五,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們必須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p>
<p>文章指出,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p>
<p>?</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e03e2d;">加快建設文化強國※</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習近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今天進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內容是建設文化強國,目的是總結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成就,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加快建設文化強國進行思考。</p>
<p>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文化創造生機勃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要看到,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p>
<p>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部署,去年我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也就此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5%8C%97%E4%BA%AC%E5%87%BA%E5%B8%AD%E6%96%87%E5%8C%96%E4%BC%A0%E6%89%BF%E5%8F%91%E5%B1%95%E5%BA%A7%E8%B0%88%E4%BC%9A%E5%B9%B6%E5%8F%91%E8%A1%A8%E9%87%8D%E8%A6%81%E8%AE%B2%E8%AF%9D.jpg" width="800" height="617"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5%8C%97%E4%BA%AC%E5%87%BA%E5%B8%AD%E6%96%87%E5%8C%96%E4%BC%A0%E6%89%BF%E5%8F%91%E5%B1%95%E5%BA%A7%E8%B0%88%E4%BC%9A%E5%B9%B6%E5%8F%91%E8%A1%A8%E9%87%8D%E8%A6%81%E8%AE%B2%E8%AF%9D.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span></p>
<p><strong>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strong>我們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化發展進步,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我多次講過,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這里最關鍵的,就是必須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實到位,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p>
<p>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既要堅定道不變、志不改的信心和決心,又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p>
<p><strong>第二,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strong>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要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文藝民主,支持作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扎根生活、潛心創作,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p>
<p>文化與科技相生相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生產流程,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p>
<p><strong>第三,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strong>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p>
<p>文化創造核心在人。要把育人才、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統籌各類人才培養,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健全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文藝和學術評價體系,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營造識才、重才、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4%B8%BD%E6%B1%9F%E5%8F%A4%E5%9F%8E%E8%80%83%E5%AF%9F.jpg" width="800" height="641"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4%B8%BD%E6%B1%9F%E5%8F%A4%E5%9F%8E%E8%80%83%E5%AF%9F.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云南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麗江古城考察時,與當地居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span></p>
<p><strong>第四,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strong>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
<p>文化遺產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工作力量配備和管理資源整合,切實增強權威性、協同性、約束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9%BB%94%E4%B8%9C%E5%8D%97%E5%B7%9E%E9%BB%8E%E5%B9%B3%E5%8E%BF%E8%82%87%E5%85%B4%E4%BE%97%E5%AF%A8%E4%BE%97%E6%97%8F%E6%96%87%E5%8C%96%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8%80%83%E5%AF%9F.jpg" width="800" height="575"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9%BB%94%E4%B8%9C%E5%8D%97%E5%B7%9E%E9%BB%8E%E5%B9%B3%E5%8E%BF%E8%82%87%E5%85%B4%E4%BE%97%E5%AF%A8%E4%BE%97%E6%97%8F%E6%96%87%E5%8C%96%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8%80%83%E5%AF%9F.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span></p>
<p><strong>第五,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strong>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們必須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加大外宣工作統籌協調力度,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p>
<p>開放包容是文明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國一些文學作品、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成功“出海”,到中國旅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時尚,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力量、對外開放的力量。我們要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富有歷史文化底蘊、反映當代中國生活、具備國際文化視野的作品走出國門。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p>
<p>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搞好規劃設計、統籌協調、任務分工、督促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干部配備、人才培養、資源投入等工作,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p>
<p>※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求是》2025/08、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
<div class="feed-description"><p>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p>
<p>文章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p>
<p>文章指出,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p>
<p>文章從5個方面對加快建設文化強國作出部署。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實到位,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p>
<p>第二,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p>
<p>第三,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要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把育人才、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p>
<p>第四,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p>
<p>第五,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們必須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p>
<p>文章指出,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p>
<p>?</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e03e2d;">加快建設文化強國※</span></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習近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今天進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內容是建設文化強國,目的是總結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成就,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加快建設文化強國進行思考。</p>
<p>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文化創造生機勃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同時要看到,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p>
<p>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部署,去年我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也就此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5%8C%97%E4%BA%AC%E5%87%BA%E5%B8%AD%E6%96%87%E5%8C%96%E4%BC%A0%E6%89%BF%E5%8F%91%E5%B1%95%E5%BA%A7%E8%B0%88%E4%BC%9A%E5%B9%B6%E5%8F%91%E8%A1%A8%E9%87%8D%E8%A6%81%E8%AE%B2%E8%AF%9D.jpg" width="800" height="617"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5%8C%97%E4%BA%AC%E5%87%BA%E5%B8%AD%E6%96%87%E5%8C%96%E4%BC%A0%E6%89%BF%E5%8F%91%E5%B1%95%E5%BA%A7%E8%B0%88%E4%BC%9A%E5%B9%B6%E5%8F%91%E8%A1%A8%E9%87%8D%E8%A6%81%E8%AE%B2%E8%AF%9D.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span></p>
<p><strong>第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strong>我們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化發展進步,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我多次講過,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這里最關鍵的,就是必須把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黨管互聯網原則落實到位,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p>
<p>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既要堅定道不變、志不改的信心和決心,又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p>
<p><strong>第二,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strong>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要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文藝民主,支持作家、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扎根生活、潛心創作,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p>
<p>文化與科技相生相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生產流程,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p>
<p><strong>第三,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strong>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p>
<p>文化創造核心在人。要把育人才、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統籌各類人才培養,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健全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文藝和學術評價體系,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營造識才、重才、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4%B8%BD%E6%B1%9F%E5%8F%A4%E5%9F%8E%E8%80%83%E5%AF%9F.jpg" width="800" height="641"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4%B8%BD%E6%B1%9F%E5%8F%A4%E5%9F%8E%E8%80%83%E5%AF%9F.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云南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麗江古城考察時,與當地居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span></p>
<p><strong>第四,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strong>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p>
<p>文化遺產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工作力量配備和管理資源整合,切實增強權威性、協同性、約束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www.hbzgjixie.cn/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9%BB%94%E4%B8%9C%E5%8D%97%E5%B7%9E%E9%BB%8E%E5%B9%B3%E5%8E%BF%E8%82%87%E5%85%B4%E4%BE%97%E5%AF%A8%E4%BE%97%E6%97%8F%E6%96%87%E5%8C%96%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8%80%83%E5%AF%9F.jpg" width="800" height="575" loading="lazy" data-path="local-images:/%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9%BB%94%E4%B8%9C%E5%8D%97%E5%B7%9E%E9%BB%8E%E5%B9%B3%E5%8E%BF%E8%82%87%E5%85%B4%E4%BE%97%E5%AF%A8%E4%BE%97%E6%97%8F%E6%96%87%E5%8C%96%E5%B1%95%E7%A4%BA%E4%B8%AD%E5%BF%83%E8%80%83%E5%AF%9F.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95a5a6;">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span></p>
<p><strong>第五,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strong>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家文化影響力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負責任大國,我們必須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加大外宣工作統籌協調力度,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p>
<p>開放包容是文明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國一些文學作品、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成功“出海”,到中國旅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時尚,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力量、對外開放的力量。我們要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富有歷史文化底蘊、反映當代中國生活、具備國際文化視野的作品走出國門。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p>
<p>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文化建設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搞好規劃設計、統籌協調、任務分工、督促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干部配備、人才培養、資源投入等工作,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p>
<p>※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p>
<p>?</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來源:《求是》2025/08、新華社</span></p>
<p><span style="color: #ced4d9;">轉載:全國婦聯女性之聲</span></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