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嫦娥”去探月
作者:唐玉華 著 ? ? ? ?定價:69.8元? ? ? ? 書號:ISBN 978-7-5127-2463-1 ? ? ? ? ?出版日期:2025年5月? ? ? ? ? 適合人群:青少年家庭
【名家推薦】
本書作者是探月工程數萬名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女性代表,親歷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的奮斗艱辛與成功喜悅,將這段非凡歷程凝聚于字里行間,細膩而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以獨特而親切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解讀了復雜的科學原理與工程技術細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探月之旅的奧秘與魅力娓娓道來,既剖析了過去任務的特點與難點,又暢想了月球探測的未來與挑戰,為讀者們展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壯麗畫卷。
我誠摯期盼本書能以動人的探月故事、詳實的探月知識、生動的敘述筆觸,“圈粉”廣大讀者,激發年輕一代積極探索,鼓舞年輕一代奮發向上。相信每一個熱愛科學、懷揣宇宙夢想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寶貴的啟示和力量,與星辰對話,與夢想同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探月工程全景式總結。從工程立項的背景到工程實施,再到未來規劃,便于讀者理解探月工程全貌和歷程。
內容聚焦各次任務的“新、特、難、重”,全面體現了探月精神的“追逐夢想、勇于探索”的內涵,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表現形式采用大量珍貴的一手資料和圖片,詳細解讀探月工程涉及的工程原理、科學成果,便于增加讀者的感性認知。
延伸閱讀涉及面廣,深入淺出,筆觸細膩,幫助讀者快速理解專業知識。
【作者簡介】
唐玉華,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員,嫦娥七號任務副總設計師,長期從事月球與深空探測相關技術研究和探月工程組織實施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2020年“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積極投身科普事業,參與各地、各部門組織的科普講座,講述探月工程知識,服務普通大眾和青少年群體,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關注中國航天發展與國防建設。
【目錄】
第一章 拉開中國探月的序幕
中國為什么要探月
我國探月工程的實施背景
中國探月序曲
中國探月工程規劃
探月工程系統組成
第二章 第一次離開地球——嫦娥一號的故事
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里程碑
嫦娥一號衛星
嫦娥一號面臨的最大挑戰
嫦娥一號奔月之旅
嫦娥一號的月食之戰
嫦娥一號如何找“北”
嫦娥一號的工作日常
第三章 第一次深空遠行——嫦娥二號的故事
“一探三”,嫦娥二號別具匠心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的不同
“一探三”面臨的挑戰
與“戰神”會面經歷的幾重考驗
去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的意義
第四章 中國首個月球著陸器——嫦娥三號
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
中國第一個月面探測器
嫦娥三號有哪些過人本領
嫦娥三號著陸點的選擇
嫦娥三號的精彩著陸
首次月基巡天觀地獲得重大發現
巡視器巡視探測獲得重大科學成果
第五章 第一次到達月背——嫦娥四號的故事
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著陸巡視探測
月背探測的重要意義
嫦娥四號任務的難點和挑戰
嫦娥四號探測器
鵲橋號中繼星
月背著陸面臨哪些風險
為什么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架“鵲橋”
探測器為何要20多天環月等待
首次月背探測獲得多項重大科學成果
多項科學技術試驗,推動相關領域發展
第六章 第一次月面采樣返回——嫦娥五號的故事
首次實現月球采樣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為什么選了新的發射場
嫦娥五號如何月面取樣
嫦娥五號取樣返回為何采取接力式
驚心動魄的月面起飛
艱難的月球軌道交會是怎樣完成的
月球樣品怎樣實現隔空轉移
返回器空中“打水漂”帶樣品回家
灰突突的月壤到底有多新奇
第七章 第一次月背返回——嫦娥六號
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嫦娥六號探測器
嫦娥六號的任務過程與嫦娥五號有什么不同
鵲橋二號與鵲橋號的不同
首次月背采樣需要突破哪些難關
嫦娥六號在月背還開展了哪些工作
月球背面的月壤有什么特殊性
第八章 中國探月工程的成就和未來暢想
中國探月工程成就
國際月球探測計劃及發展趨勢
我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
勇闖極寒之地的嫦娥七號
承擔月球科研站技術驗證的嫦娥八號
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月球科研站
中國人何時能登陸月球
?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