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走進百姓家》學習體會|引傳統家風入課堂 以體現人民就是江山的執政理念
青海省委黨校社會與文史教研部教授:朱宏才
初讀《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品味一個個載入史冊的細節,比較強烈的感受是仿佛置身其中,自己就是現場的受教育者、學習者和親歷者。透過文字描述,一幅幅感人的圖景呈現出來,讓我們身臨其境般的體會到什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什么叫人民就是江山,什么叫江山就是人民。作為一名社會與文史領域的教學工作者,我結合自身認識與書中核心——家風建設,淺析兩點學習體會。
按照很多地方的風俗,整個正月都是年。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深有感情地說:“春節是萬家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分,游子回家,親人團聚,朋友相會,表達親情,暢敘友情,抒發鄉情,其樂融融,喜氣洋洋。”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家庭建設的集中體現。因此,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的家風建設觀念,生動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家庭情節。而且,每一個百姓的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連著社會,連著國家。走進百姓之家,就是深入人民之中,與人民打成一片,了解民間疾苦,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要發揮好婦女的重要作用,婦女在家風建設中的關鍵影響力,以家庭帶動社會,這是從家庭和睦可以擴展到社會和諧的,可以擴展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的。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蘭考考察,在與焦裕祿的后人親切交談中,聽焦守云談及父親對自己和兄弟姐妹們的教育,要求他們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工作,不亂說亂做,不亂拉關系,不走后門時,握著她的手,連說三遍這就是我們黨的一個縣委書記的“家風”,情真意切,含義深遠。類似這樣的講話精神和故事,我們都應該深入學習,時時體會,作為行動的標桿,更重要的是貫穿到教學之中,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繼續挖掘傳統文化中家風建設的經典,古為今用。搞好家風建設,事關百姓的心,事關社會發展,事關國家興亡,事關黨的事業。尤其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出現問題,影響大,后果嚴重,會嚴重傷害百姓的心,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為了能夠有的放矢地教育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注重家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語重心長。尤其是專門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擷取資源,以增加經典性教育的厚重感和歷史感,更讓我們深切認識到百姓之家乃是國家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百姓家乃是身體力行、固本夯基。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從近年來查出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在幕后還縱容家屬收斂錢財,子女也利用其職權大發不義之財。這種糟糕做法,乃至更多的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習近平總書記接著借用《朱子家訓》等傳統經典,諄諄告誡:心術不可得罪與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家風建設異常重要,必須常抓不懈。而《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深刻詮釋了家風建設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一個家庭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
初讀此書,我們相信,在以后的歷史發展中,書中的每一個內容都毫無疑問的會成為經典。更進一步看,作為一名黨校教師,如何更好、更深刻地學習《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并落實到位,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那就是讀書百遍之后,把書中的精致內涵、深刻道理和精神實質,以家風建設為抓手,貫穿到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言一行以武裝自己,牢牢記住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努力走進百姓,融入百姓,扎根百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