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走進百姓家》學習體會 | ?人民領袖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心心相印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王晶
在萬家燈火喜迎新春的溫暖時刻,全國婦聯組織編寫的《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出版發行。該書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過的70多個家庭(村、社區)中,選取有代表性的32個采訪對象,再現了與總書記面對面近距離交談的美好往事和難忘時刻,以獨特的家庭視角講述了黨的好政策帶來的幸福變遷,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和深厚情懷。
該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色:
第一,該書運用紀實文學寫作手法,新穎獨特。該書對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過的百姓家庭的采寫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記者采訪親歷者的個體敘事,一部分是記者的手記。通過展現一幕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建設綠水青山、實現民族團結等生動畫面,讓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了生活的蝶變,客觀、生動、真實、感人,極具可讀性。記者手記是對個體采訪敘事的有感而發,是對個體敘事的延展和深度思考,對個體敘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親歷者的個體敘事是感性的抒發和情感表達,記者手記則是理性的思考和升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使該書既有了溫度又有了深度和厚度。
第二,該書是一部有助于學術研究的力著。該書內容主要來自記者對總書記曾經看望慰問過的32個家庭(村、社區)親歷者的采訪、訪談,以及親歷者口述,可謂是一部通過口述訪談獲取的珍貴一手資料構建起來的力著,生動形象真實地記錄了新時代百姓美好生活的歷史變遷。從貧困到脫貧、從溫飽到小康、從貧困村到富美鄉,翔實的案例、真實的人物、感人的細節,體現出鮮明的中國式現代化特征和內涵,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提供了生動鮮活的實踐素材。
第三,該書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立場和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以百姓視角再現奮斗歷程,讓人民群眾見證歷史變遷,記錄百姓幸福生活,展現百姓美好期盼,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立場的最好詮釋。習近平總書記走訪河北駱駝灣村群眾唐宗秀、看望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85歲高齡的張景枝老人、走進江蘇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洪家勇家廚房看伙食、看望在陜西當知青時的老房東劉金蓮,與普通家庭普通百姓留下的一張張珍貴難忘合影,激勵著千家萬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相信人民群眾,牽掛困難群眾,惦記普通勞動者,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立場和觀點的充分體現和有力應用。
第四,該書以家庭為窗口再現了新時代家庭與社會的幸福變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構成社會最基本的組織形態,是透視社會的窗口。通過研究家庭認識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方法。很多偉大人物對人類社會與歷史的認識就是從對家庭認識開始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一書中通過分析家庭的不同歷史形態及其演變,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表達了唯物主義歷史觀。毛澤東于1930年在興國進行的社會調查,就是從調查八戶農民家庭開始的。正是透過家庭這一社會窗口,由此展開了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可見,家庭是與社會緊密相連的,很多社會需求問題都與家庭有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他指出:“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基于家庭的地位與重要性,《習近平走進百姓家》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的調研,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普通軍墾戰士馬軍武和他妻子組成的哨所夫妻站、勤勞致富帶頭人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和妻子阿依謝姆古麗的養殖示范戶、貴州村民王治強經營的農家樂“紅色之家”……一個個具體而真實的家庭小康故事在人們身邊悄然發生,昭示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的歷史進度。該書所展示的滄桑巨變和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懷囑托的最好回應。
第五,該書以親歷者講述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和深厚情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深情告白,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通過對親歷者的采訪,再一次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心心相印,想人民所想,行人民所囑的人民情懷。該書受訪者回憶總書記走進自家時的情景,講述最多的就是人民領袖的親切、溫暖、平易近人,走進百姓家嘮家常,言語之間牽掛的都是群眾的冷暖。“總書記太和藹了,跟我們老百姓很親,關心我們的生活,他心里裝的都是我們老百姓的事”,“他的心一直都和我們老百姓在一起”,這都是《習近平走進百姓家》一書中收錄家庭的肺腑之言,生動刻畫了“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感人場景。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連,把人民群眾始終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宏大敘事有氣魄,微觀個體敘事有溫度,《習近平走進百姓家》圖文并茂,相得益彰,通俗易懂,易于傳播。發生在該書中的一幕幕溫暖故事,雖只是中華大地萬千個普通家庭和村莊變遷的縮影,但昭示了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該書的出版發行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具有及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時代意義。